本文轉貼自PTT
台灣最大的本土社群網站
分享這篇文章到Facebook、Google+或噗浪!


 作者  ruc (很多不懂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看板  China 
 標題  "支那"源流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時間  Wed Jul 24 16:49:33 200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編者按:新任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用"支那"一詞
蔑稱中國后,又辯解說不知"支那"的起源。而他在1996年接
受香港媒体采訪時曾說,"世界上一般稱貴國為中國,但我則
稱其為'支那',听說不可以稱'支那',原因是這兩個漢字
不太好的緣故。"可見石原是不誠實的,他稱中國為"支那"
是別有用心的。今天發表此文,說明"支那"一詞的含意及其
歷史演變,以正視听。
  詞語作為表達思想的載体,常常被打上時代的烙印、留有
歷史變遷的痕跡,"支那"一詞的稱呼也是一樣。据考証,"
支那"原是"Cina"〔 d趁in臣〕的音譯,是古代印度對古代
中國的稱呼,最早出現在梵文佛經中。梵文Cina進入不同的語
言中,其讀音變化不大,譯音是"China"、"支那"、"脂那
"、"至那"或"震旦"。根据對Cina的來源的不同看法,其
原始含意也不相同。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四种:1.認為Cin
a在梵文中表示中國"絲"。古代印度人、波斯人、古希腊人,
都用中國絲(梵文Cina)指稱中國;2.認為Cina是秦國的"秦
"的梵文譯音,Cina的梵文含義是"秦國",是古代印度人對
秦漢時期的中國的稱呼;3.認為Cina在梵文中有"偏僻遙遠"
的意思;4.認為Cina指羌族。
  梵文Cina在印度出現后,向西方傳播,經由中亞到歐洲,
進入英語,逐步演變為今天英語中的"China"。羅馬傳教士衛
匡國在1655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國的"秦"的譯音。在China
一詞出現前,歐洲對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來自Cina〔 d趁in臣
〕的讀音,只是根据不同的語言稍有差异。梵文Cina向東方傳
播,進入中國和日本,譯音為"支那"、"脂那"、"震旦"
等。梵文Cina進入古代中國后,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譯為"
震旦",但Cina(震旦)是外國人(最初是印度人)對古代中
國的稱呼,中國人一般不這樣使用。
  作為一衣帶水的近鄰,日本与中國自古有密切交往,日本
人使用漢字有近兩千年的歷史。受以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
影響极深,日本在中世之前隨著中國王朝的更迭,對中國的稱
呼主要有"唐國"、"大宋"、"大明"、"清國"等。
  Cina進入日本后,大多數音譯為"支那"。日本辭書《廣
辭苑》解,"支那","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(源于'秦'的
轉訛),初出現于印度佛典"。在日本,"從江戶時代(公元
1603-1867年)中期以后曾使用過。"到19世紀中期之前,日
本人用"支那"指稱中國与"唐國"、"清國"等無意義上的
差別,沒有特別的政治含意。中日甲午戰爭前,日本在1888年
印刷的日軍必讀的《宇內混同秘策》一書中用"支那"指稱中
國,并以輕蔑的態度對待中國人,但"支那"一詞尚未直接与
對中國的歧視聯系在一起。
  日本社會開始用"支那"蔑稱中國始于中日甲午戰爭中清
政府失敗,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
關條約,把近代中國的恥辱推向极點。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
為"上國"的日本人先是震惊,繼而因胜利而陶醉,上街游行,
狂呼"日本胜利!'支那'敗北!"從此,"支那"一詞在日
本開始帶上了戰胜者對于失敗者的輕蔑的情感和心理,"支那
"逐漸由中性詞演變為貶義詞。甚至19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
前的荷蘭字典中,對"支那"的解釋是:"支那,即愚蠢的中
國人,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等。"西方其他字典對"支那"的
解釋也大同小异。
  日本等外國用"支那"蔑稱中國,在海外的華僑中引起強
烈反感。有些留學生和華僑投書日本報紙,要求日本人不要再
用"支那"一詞,改用"中國",并引起了一場關于中國國號
稱謂的爭論。1908年,印尼華僑曾向統治印尼的荷蘭殖民當局
提出抗議,反對"支那"的侮辱性稱呼。在中日簽訂二十一條、
巴黎和會和五四運動后,中國國內爆發了更為強烈的抗議"支
那"蔑稱的運動。辛亥革命以后,中國政府曾向日本政府交涉,
要求不要把中國稱為"支那",但遭到日本的拒絕。到1930
年,
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,并由當時的中
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照會日本政府。決議說,"中國政府中央政
治會議鑒于日本政府及其人民以'支那'一詞稱呼中國,而日
本政府致中國政府的正式公文,亦稱中國為'大支那共和國',
認為'支那'一詞意義极不明顯,与現在之中國毫無關系,故
敦促外交部須從速要求日本政府,今后稱呼'中國',英文須
寫NationalRepubicofChina,中文須寫大中華民國。倘若日
方公文使用"支那"之類的文字,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。
"從1930年底起,日本政府的公文都改"支那共和國"為"中
華民國",但社會上一般書面語和口語,仍把中國蔑稱為"支
那",侵華日軍被稱為"支那派遣軍",中國人被叫成"支那
人"。直到二戰結束后,中國以戰胜國身份派代表團到東京,
1946年6月,以"命令"的方式通知日本的外務省,從此以后不
許再用"支那"這個名稱。同年6月6日,日本外務次官向各報
社、出版社,日本文部次官7月3日向各大專院校校長,先后發
出避免使用"支那"名稱的正式文件,文件寫道:"查支那之
稱呼素為中華民國所极度厭惡者。鑒于戰后該國代表曾多次正
式及非正式要求停用該詞,故今后不必細問根由,一律不得使
用該國所憎惡之名稱。"
  二戰后,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,"支那"逐漸變成死詞,
不再使用。但日本社會上,至今仍有极少數右翼分子仍故意稱
中國為"支那";极個別人把面條叫成"支那面"。日本出版
的一些地圖上把中國東海叫成"東支那海"(只不過把"支那
"二字改用平假名拼寫),廣大僑胞對此极為反感。有位在東
京開飯館的僑胞為要求取消"支那"稱呼,數十年如一日不懈
抗爭,他在餐館的火柴盒和筷套上悲憤寫下敬白:"……如果
有人把中國叫'支那',將使我們回憶起日本侵略中國,侮辱
中國人的那段歷史……"有人憤怒地質問說:把中國叫成"支
那",如同過去西方人把日本叫成"JAP",東方人把日本稱呼
"倭",為什么不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?
  日本還有人以孫中山過去曾用過"支那"稱呼為自己辯解。
孫中山在1899年、1903年等少數場合的确使用過"支那"一
詞,
原因之一是當時正處于"支那"向貶義詞演變的初期。但從19
05年后,"支那"的貶義逐漸濃厚,從此,孫中山就不再用"
支那"一詞,而是用"中國"。另一個原因是,孫中山作為革
命者,他認為"支那"等同于清王朝,而"中國"則是他進行
革命所要建立的中華民國,在中華民國建立前稱"支那"指清
王朝,辛亥革命后改稱"中國"。
  "中國"一詞最早出現在《詩經》中,指京師、京都;后
來指漢族、華夏族居住地,當時中原漢族以外稱為"四夷",
"東方一隅為中國,余 砸 狄"。漢族、華夏族居中?稱"中
國",即中央之國,是地理概念。大約到19世紀中葉,"中國
"一詞才作為國家概念出現,辛亥革命才正式把中國作為國號
固定下來,1911年10月11日,革命軍在咨議局議定13條重要方
針,其中第二條即為:"稱中國為中華民國。"

--
ruclyp@hotmail.com

--
※ 發信站: 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
◆ From: 162.105.169.247
→ FantasyRyu:蠻有道理的。支那帶有貶意是事實。   推薦自:61.224.160.184 07/24
→ FLEA:上面那位,您的意思是說還是菜籃好嗎?     推薦自:140.129.62.56 07/24
→ FantasyRyu:好歹人家考證那麼多,要給他拍拍手。 推薦自:61.224.160.184 07/24
→ Iamaidiot:ruc兄辛苦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推薦自:218.184.54.236 07/24
→ darkwing:推..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推薦自:140.112.7.59 07/25


----本文使用PCMAN+BBI轉貼----


※ 新版PCMAN開放測試中,新增功能:    



用PCMAN+BBI連回PTT原文